Monday 20 February 2012

她好你也好--不要难为你的相机

[了解单反的对焦系统;阅读需要30 min;解读+原创]

题目有点黄,所以吸引你进来,是吧?哈哈

本文想说说相机的对焦系统 和  ttl的基本理论

了解你的机器,创造环境让相机工作舒服一点,那么相机给你的反馈(feedback)会更快更准,不好吗?

为了避免混乱,本文里提到的光圈增大,其实是通光量增大的意思,并非“F XX” 的数字增大,所以说法是“光圈增亮”;反之,说法是“光圈减暗”。这样应该够清楚了吧。

对焦系统:
无论canon和nikon,或者其他牌子的,就算他们足够聪明,对焦系统,都是基于对比(contrast)的。
也就是说,对着一张纯白的-并且被均匀光照的-纸张上,目前的 单反 是无法合焦。 (因为完全没有对比)

所以,在对焦的时候,我们应该创造条件,先用肉眼找出对比,让相机尽快地找到她期待的那个“对比”。
例如:拍面部特写的时候,想眼睛清晰,可以试试用眼睫毛充当这个“对比”。



另外,一张照片看起来是否清晰,除了镜头素质,机身像素,对焦模块精度和是否抖动之外,很多人忽略的,就是光亮度。怎么说呢?
就是说,如果你想拍出来的物体是清晰的,那么这个物体最好是比其他物体更光亮一点。

原因:
这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,就是高光位的物体,会让人觉得这就是焦点;
另外,由于物体被照亮,所以他的边缘和纹理会相对清晰,这样的直接后果,就是机身的图像引擎(什么Digic 4 Processor, Expeed 3 Processor等),就可以轻易的锐化边缘;

所以,最后的结果,就是合焦的物体会更清晰。



闪光系统:
什么ttl,i-ttl,e-ttl等,大概的意思就是说,综合了
-光圈,iso,快门,物体与相机的距离(简称物距),闪光灯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(不考虑跳灯),闪光灯的焦距,闪光灯的强度-
这么多信息之后,
然后电脑算啊算啊,得到一个满足各方面参数的值,最后,快门释放,生成照片。

考虑到闪光灯的回电速度的不可知性和闪灯强度的波动(尤其是电池电压低时),其实,尽管在计算时好像好精确,但也并非相机就解决所有问题。

我的经验是:如果在一些特定的场合,例如新娘从娘家出阁的时候,这时一般的摄影师都知道,要快门1/80以上,拍出来的人才不虚。
既然我明知快门要1/80以上,那么为何我就不设为快门优先(Shutter priority,就是S或Tv)呢?
另外,在室内比较暗,起码要iso800以上,为何我就不设定iso为800呢?

在上面列出的参数里,我设定了两样(快门和iso),那么相机在计算曝光的时候,就考虑少了两个参数。

创造环境让相机工作舒服一点,那么相机给你的反馈(feedback)会更快更准,不好吗?

(对于室内的闪光照,光圈优先比快门优先的快门相应速度慢很多,知道这个事实的strobist请举手!!!!)



对于对焦系统,还有一个很坑人的地方,就是类似的这么一句话,“此对焦点是横向F2.8的线性敏感”, “此对焦点是纵向F5.6的线性敏感”。









这话是啥意思呢?
纵横是方向的意思,不用解释了吧;
线性敏感,就是与传感器是直线型,与之相交就敏感;
关键在于,对F XX 敏感,啥意思?

参见这个帖子
http://www.douban.com/note/99424026/
说得很清楚:

对“F XX 敏感”,就是说镜头的最大光圈比“F XX 更亮”,这个传感器才能工作。
说个例子,5D Mark II的中间十字对焦点是“横向F2.8的线性敏感,纵向F5.6的线性敏感”
就是说,最大光圈比F 2.8亮的镜头,才能两个传感器都用上;其他情况(镜头最大光圈比F5.6亮),只有纵向的传感器在工作。
所以说,就算你买了24-105 F4 红圈头,就算是5D Mark II 的中间对焦点,只有纵向的传感器在工作。

那么为什么我没有牛头(最大光圈比F 2.8亮的镜头),5D Mark II也能合焦呢?
原因就是凑合着用呗。
就像电器的额定电压是12V,但其实你用13V去电她,她也不会马上爆炸啊!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